——萬源市八臺鎮天池壩村鄉村文化振興紀實
四川黨建之聲消息(潘傳明)萬源市八臺鎮天池壩村位于八臺鎮東部,距萬源市區33公里、八臺30公里場鎮2公里,東鄰重慶市城口縣,南接向家壩村,西毗田壩村和桅桿坪村,北靠雞冠寨村。座落于四川大巴山國家級地質公園八臺山園區核心地帶,城(口)萬(源)快速通道貫穿全境。全村幅員面積17.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963戶3031人,耕地面積1564畝,林地面積19814畝。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16526元。
天池壩村的主導產業是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八臺山和大巴山茶文化小鎮帶來的旅游業,年接待量突破50萬人,總收入高達6000萬元。大多數村民收入來源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務工。全村種植錯季節蔬菜1500畝,馬鈴薯2300畝,畝產量10313斤;修建245個無公害畜禽圈舍;投入涉農項目資金250萬元,建成2000m³蓄水池1個,1500m³蓄水池2個,微水窖300口,解決了1300人飲水困難;投資570萬元硬化連戶路28.5公里,投資350萬元打造有170戶700人入住的新型特色民居,環境優美。
天池壩村先后獲得“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范村”、“四川百強名村”、2017年度“四川省文化扶貧示范村”、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2014年達州市“十大最美新村”、2018年度達州市級“四好村”、2020年達州市“十佳小康鄉村”等榮譽稱號。
(萬源市八臺鎮天池壩村獲得的部分榮譽)
2019年以來,八臺鎮天池壩村黨支部、村委會高度重視,將八臺鎮天池壩村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列入村黨支部、村委會議事日程,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當著一件頭等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突出改革創新,以鄉村旅游帶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文化旅游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游客在天池壩村的茶文化小鎮體驗茶文化)
抓基礎,公共文化設施效能發揮良好
八臺鎮天池壩村在所轄的8個村民小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均安裝了光纖網絡滿足全村人民群眾能夠看到高清電視,在村活動中心安裝高音喇叭1個,輻射全村能夠聽到廣播傳出黨的聲音,村民能夠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配備農家書屋1個并及時更新書籍,使廣大村民能夠抽空讀書看報、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市、鎮舉辦的各類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等公共文化權益。建成并規范運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及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8個,村文化綜合體,加強廣播電視、數字網絡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規范化打造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配備有兼職工作人員8名,建立并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利用節假日組織廣大村民深入實施八臺鎮圖書室參加全民閱讀活動,探索鎮村文化站點的建設等,努力實現鎮、村文化資源共享。
(八臺鎮天池壩村開展文化扶貧黨員活動日主題活動)
樹新風,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形式多樣
八臺鎮天池壩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全村范圍內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和加強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注重傳承和弘揚以鄰里和睦、孝老愛親、勤儉持家、誠實守信、耕讀傳家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美德,廣泛開展“崇德尚善·厲行法治”、“誠信·孝敬·勤儉”等精神文明主題活動。近年來,八臺鎮天池壩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導科學文明生活;制定村規民約,加強德治教化制度建設,規范道德評議會、禁賭毒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在全村境內禁止亂辦宴席,禁止未成年人吸煙、喝酒、進入歌舞廳等不良行為;積極開展家風建設,在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和星級文明戶等推薦評選活動,評選出2020年“五星級文明戶”100戶、好媳婦2人、好公婆4人、好夫妻8對、好干部4人等,提升了基層群眾的自
(天池壩村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及星級文明戶推薦評選活動)
展才藝,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八臺鎮天池壩村深入落實文化惠民政策措施,加大優質公共文化產業服務。2019年,各村民小組均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全年常態化組織開展群眾廣場舞活動12次、公益電影放映36場、文藝匯演展演6場、戲曲進村組12次、組織全民閱讀活動6次等,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八臺鎮天池壩村村民自發舉辦各類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活躍地方文化。聘請八臺鎮文廣站站長鄭承剛精心策劃各組的“村晚”、體育競技、民俗文化、特色節慶等地域文化活動,打造地方文化活動精品,積極發展志愿者隊伍,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村組文化志愿幫扶。天池壩村漆樹埡組村民肖治美于2019年11月在中共萬源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舉辦的“弘揚傳統文化•唱響本地山歌”萬源市首屆山歌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等榮譽稱號。
(八臺鎮天池壩村村民表演車車燈)
數家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序
八臺鎮天池壩村加大對優秀鄉土文化保護傳承,重點對全村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樹名木、文物古跡等物質文化遺產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培育鄉土人才,加強對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聘請專人對境內的鄉土文化進行調查統計:全村有古村落古民居6個、古樹名木6株、文物古跡2處,整理了即將失傳的鎖吶、車車燈、錢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鎮村記憶工程,整理民間山歌20首,因地制宜在八臺山地質公園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地質博物館等,留存遠古文化的記憶。按照保護先行,合理利用原則,結合現代消費需求適度開發利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時代活力。
(八臺鎮天池壩村舉辦錢棍表演活動)
挖潛力,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推動有力
八臺鎮天池壩村利用現有特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文化旅游產業潛力,賦予當地生產生活文化特質,將旅游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將八臺山旅游景區和大巴山茶文化小鎮、四川名茶實業有限公司等推動走“文化+農業、旅游、生態、科技”融合發展道路,提升旅游文化附加值和竟爭力。大力發展民間藝術,深度開發文旅產品,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資源與新產業形態和新消費業態有效對接。積極舉辦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文旅節慶活動,拉動旅游文化消費。大力培育文旅和文化企業,打造八臺山旅游景點、大巴山茶文化小鎮等旅游文化產業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升民俗文化吸引力,增加知名度,為全村人民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達州市、萬源市領導視察八臺鎮天池壩村文化扶貧工作)
綜上所述,八臺鎮天池壩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鄉村文化振興示范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全村思想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創建、文化傳承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繁榮文化經濟,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村民精神風貌,活躍全村文化經濟,煥發村風文明新氣象,形成“實施文化扶貧,拓寬奔康視野”的獨特理念,經過不懈努力打造出了全村文化扶貧的